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向西九說不!

政府搞「文化大革命」:在這個文化沙漠建一個「文化綠洲」──西九龍「文化區」。

綠洲不可以人造,否則地球上不會有沙漠;同樣,建一 個文化區不等於香港有文化。香港有文化,但不是政府想要的歐洲文化,而且若香港有那些文化,有沒有場地反而不是問題。以體育為例,香港大型體育館多的是, 但都用作開演唱會、棟篤笑、補習天王會考講座;全天候運動場則成為大型宗教活動和演唱會場地,沒舉行過多少足球和田徑比賽。

場地真是問題嗎?

政府造一個西九龍文化區,背後的邏輯是︰場地不足影響藝術發展,而藝術難以獲商業回報因而欠缺投資所以場地要政府補貼。可是,這套邏輯完全不通︰如果沒有場地便沒有藝術,政府等於否定電影、音樂、芭蕾舞和演奏鋼琴是藝術。

有錢賺的商人就有辦法

先看看電影。香港人看戲,看出了一個行業。過去幾十年,香港電影業有東方荷李活之稱。雖然電影業一度低沉,但近年轉型不拍爛片改拍優質電影,幾部大片都能賺 錢也能賣埠。政府戰後建過多少間國營戲院「鼓勵」市民看戲、「培養」市民欣賞電影的能力?好像沒有。香港的歌手也一樣,過去幾代有實力的歌星,有能力在外 地登台。政府建了多少個專為舉辦演唱會而設的大型場地?沒有!大型演唱會,不是在紅館就是在大球場舉行。沒有演唱會場地,為甚麼流行歌能發展起來?因為有 市場!有市場、有錢賺,商人自然有辦法,不用政府操心。芭蕾舞也很受歡迎,但只限於讓孩子學芭蕾舞。私營的芭蕾舞學校成行成市,在中產地區更是「總有一間 響左近」。但芭蕾舞表演,卻仍然停留在小眾範圍,因為芭蕾舞的價值在於讓女孩子考入名校,所以即使在銅鑼灣和跑馬地昂貴的地段,也可以令幾家私營芭蕾舞學 校生存;鋼琴夠昂貴了,政府有沒有借出鋼琴供市民輪候?香港每年有多少人報考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鋼琴考試?香港有多少家琴行?沒有設施是問題嗎?話說回 來,文化藝術一定要國營的嗎?倫敦的歌劇院有多少間是國營的?有多少個劇團是國家「養起」的?單是《歌聲魅影》一個劇可以在英國演數十年而不落幕,因為看 歌劇是英國人生活一部份,有如香港人看戲一樣!

醫療融資諮詢可以擱下

反過來說,有場地就能發展?現在十八區幾乎每區都有大會 堂或劇院,但是場地經常讓學校租作舉行畢業禮;每個公共屋邨也有露天劇場,但那是居民團體舉行嘉年華會、政黨舉辦居民會和居民晾棉被的場地。建一個西九文 化區就有表演有觀眾?曾蔭權能保證西九不會用作做些與文化藝術無關的活動又不丟空嗎?還是會如廸士尼一樣,永遠達不到預計的入場人數?香港人都喜歡去廸士 尼樂園,卻沒有商人引入廸士尼,最終由政府將其國營化,是不是商人早已計過無錢賺?廸士尼是國際品牌尚且落得如此下場,那些未成名的表演者怎養得起西九這 大白象?說到底,西九只不過是曾蔭權的政績工程而已,我們為甚麼要花這筆公帑──不論是二十還是二百億元?政府不是說要市民「醫療融資」供款嗎?你無錢但 有病的時候,會先看演唱會還是先看醫生?如果政府可以用二百億元造大白象,財政看來不是問題,醫療融資的諮詢文件可以束之高閣了!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歷史上差不多所有藝術都開始都是受到政府所支持....就好似英國伊利莎伯女皇時代....

匿名 提到...

disneyland 唔係藝術喎....

藍天蔚 提到...

匿名:

受政府支持,不是由政府包攬。而且,你說的「支持」是什麼呢?是因為伊利沙伯付錢請人進皇宮表演?還是逢藝術家都可以領津貼?如果是前者,那是需求,不是資助。但因為女皇喜歡,令其他人同樣喜歡(不論為了什麼原因),那是另一回事,與皇室興建「足夠」的表演場地、「養起」藝術家不同。還有,那時的皇室的「需求」,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古典」作品,例如莫札特作的曲,即當時的流行作品,不是石器時代的壁畫,用現在的角度看,是曾蔭權支持張敬軒,不是貝多芬!

沒有政府支持,張敬軒和一眾歌星便出不到唱片了,是嗎!

而且,如果說支持,香港的支持已經不少,有康文署、有藝術發展局.......但建西九背後的邏輯,是假設香港政府要包攬所有藝術場地,否則藝術便發展不到,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

藍天蔚

藍天蔚 提到...

匿名第二:

迪士尼樂園是一盤高度商業化的生意,已經有了國際聲譽,香港也有很多迪士尼的受好者,但是,違背市場計算的東西,即使大有商業經營的經驗的迪士尼也可以慘敗,何況是一些只適合小圈子、以曲高和寡以及以普通人不明白為榮為樂的文化份子!當香港管弦樂團沒有壓力時,便曲高和寡,但當他們開始要自立,他們便開始和流行歌星合作賺錢養自己!

藍天蔚

匿名 提到...

是「迪士尼」,不是「廸士尼」。

藍天蔚 提到...

kmb59:

我原來的稿是打迪士尼的,官方網頁都是「迪」,但是蘋果改了,出街卻變成「廸」士尼,可能廸字是「正」字,不過名是應該跟官方,有機會問一問蘋果。

藍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