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維修電腦前做足準備

淫照事件細節被公開,原來陳冠希先生是將電腦交到電腦公司維修,才漏出大批震驚全球的照片,這不免令公眾感到憂慮:原來維修電腦可以出現如此災難,難道以後不能維修電腦了?

譚偉豪先生前周以「專家」身份,教市民如何防止電腦資料在維修時外洩,原意是安撫市民。但他寫道:「……在維修電腦時,應將硬盤拆除。亦建議沒有取走硬盤而需要維修的電腦,應先將硬盤完全格式化後再交給維修商……」。

筆者這個業餘電腦用家認為,這根本行不通。首先,筆記簿型電腦的硬碟,不做「大手術」大多無法拆出。難道我們不應再買筆記簿型電腦?

電腦損壞原因多

況且,電腦損壞的原因很多,硬件和軟件的損壞都有。若是硬件損壞,大多數情況不是用肉眼可以看得到,必須用電腦的軟件如診斷軟件,才能找出問題。若維修電腦時拿走了硬碟,維修人員如何能測試硬件有沒有損壞呢?難道他們要將這些硬件逐件拆出,裝到別的電腦去試?抑或他們應該用電錶看看硬件是否通電,便算是測試過?

電腦更常因為軟件問題而須要維修:無法上網、中毒、受木馬操控、死機、撞軟件……。遇到這些問題,維修公司要修理的部分,正是硬碟內的軟件。如果電腦的硬碟被拿走,其實只剩下一堆卡,維修人員能從一堆卡中找到視窗軟件的問題嗎?難道他們能在那堆卡上做什麼,而能清除硬碟內的病毒?

譚先生另一項建議,則是「沒有取走硬盤而須要維修的電腦,應先將硬盤完全格式化後再交給維修商」。如果電腦的問題是硬件損壞,維修人員尚可為用家重新安裝電腦,測試硬件,但若問題是軟件所產生,將硬碟格式化,就等於為電腦「洗腦」,硬碟內什麼也沒有,自然連撞軟件、中毒等問題也一一解決,根本不須勞煩維修人員維修,只需要重新安裝電腦軟件便行。但諷刺的是,懂得將硬碟格式化的市民,自然也懂得安裝電腦應用程式。

勿隨便亂放檔案

筆者只是業餘電腦用家,但憑多年用電腦的經驗,建議一般市民將不常用但重要的資料,如陳先生的珍藏品,應用獨立而又有保安功能的儲存媒體儲起。用家也可以將電腦用logical partition分成兩部分,將重要或私人的資料,如文件,甚至電郵放在其中一部分,遇有需要維修時,輕易地找出和抄走這些資料後,刪除資料,再用特別的軟件(以符合美國國防部的標準為宜),為這部分曾載重要資料的硬碟「洗腦」才帶往維修。若遇到最壞的情況:硬碟或軟件損壞至無法抄走重要資料,則可考慮聘請修理員到家中或公司維修電腦:有人監察維修員維修電腦,他們便不敢隨便瀏覽用家的電腦檔案並抄走資料。

市民的電腦不是國防部電腦,維修員也不是特務,其實不會不顧一切地還原硬碟找尋那些不知是否存在的「正」。其實幾次洩密事件,都是照片和短片放在電腦任人觀看和抄走,因此只要增加取得電腦資料的難度,資料便有保障。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如果政府的推測對的話...... -- 隊冧強醫金系列 (5)

政府在諮詢文件內,推算到了二零三三年,香港的實質公共醫療開支將會增至一千八百多億元(二零零五年價格)。

好了,如果政府上述推測正確的話,政府是否負擔得來呢?如果市民要供款的話,要供款多少呢?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推測,到了二零三三年,香港的人口約有八百四十萬人,比零四年多近一百六十萬人。不過,新增的人口,幾乎全是老人,所以,我們可以假設,屆時香港的勞動人口,與現時約三百六十六萬差不多。政府建議月入一萬元(現時入息中位數)以上都要供款。好了,如果供款的話:
每人每月供款(元)
每年所得供款(億元)
300
65.88
500
109.80
700
153.72
1000
219.60
1500
329.40
2000
439.20
3000
658.80
4000
878.40
5000
1098.00
6000
1317.60

政府假設到了二零三三年,香港的公共醫療開支,會增至一千八百六十六億元。政府會繼續付出多少,用於醫療開支呢?在二零零四年,政府付三百七十八億,屆時會付出多少:

假設
政府付出 (億元)
市民每年集資額(億元)
政府開支達到本地生產總值20%,而政府用於醫療的開支,佔政府開支17%
1160
706
政府開支達到本地生產總值17%,而政府用於醫療的開支,佔政府開支17%
986
880
政府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15%(07/08年度為14.7%),而政府用於醫療的開支,佔政府開支17%
870
996
政府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15%(07/08年度為14.7%),而政府用於醫療的開支,佔政府開支15% (07/08年度為14.1%)
768
1098

即是說,到了二零三三年,「最樂觀」的情況,市民每月也要供超過三千元;如果政府不願意增加在醫療方面的承擔,而只願意維持在現時的水平,則市民每月要供款五千元,才足夠應付額外的醫療開支!而不是政府諮詢文件所說的三百至五百元!我真的懷疑政府寫文件時,是否寫漏了一個零。

筆者要強調,由於政府在諮詢文件是用「實質開支」推算,所以,這篇文章所涉及的數目,全部都是以「實質開支」計算,即是說,月供三千元至五千元,是以二零零五年的價格計算!到了二零三三年,由於通脹關係,這每月供款三千至五千元,會因為通脹而飆升,至於屆時的數目,筆者已不敢想了。

我與很多朋友討論過這個供款的數目,他們一聽到這個數目,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我拿綜援算了!政府是不是無端端招惹市民想做懶人的option,是不是呀?周一嶽,張建宗得罪了你嗎?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西藏 -- 共產黨的報應

共產黨要歌舞昇平,因為他們已經「強大」,「有能力」舉辦奧運了,「這是向全國人民展示中國實力的大好機會」,可是,西藏的喇嘛卻不是省油的燈,來一招示威,令得拉薩、甘肅和其他流亡在國外的「暴徒」也公然在世界各地示威。

好了,中國說那是「暴徒」,但是其他地方的領袖怎樣說:他們希望中國政府讓西藏人有示威的自由、不要武力陣壓示威者。

一個政權從來說大話,便不會有人相信。今次西藏人示威,明顯要給中國政府麻煩:中國舉行奧運在即,暫時定不敢武力陣壓。西藏人與其他地方的中國順民的漢人不同,西藏人在全國各地都有支持者,內部情況很容易傳到世界各地,在各地均有支持西藏獨立的同情者,中國政府不敢做什麼。

西藏原來是一個獨立的地方,共產黨在取得政權以後,卻入侵該地,簽了的和平條約不算數,更想控制西藏的精神領袖:當年西藏想年輕的達賴喇嘛聽話,卻不幸,達賴喇嘛獲得民眾支持,逃離了西藏,在印度成立流亡政府,就靠當年與一位逃到西藏躲避二次世界大戰的奧地利登山專家教曉的英語和現代知識,居然在西方社會傳起藏傳佛教,還得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一班荷里活的左傾人道主義者支持。這不單令西藏獨立運動成為全球焦點,更令西藏在全球都有發言權。試看看《西藏七年》,這麼美麗的西藏,卻被粗暴的公安佔據,簡直沾污了西藏。

共產黨將那一套劣質的共產黨「文化」帶入西藏,為那裡帶來「經濟發展」,可是西藏人民,並不喜歡,現時還不斷有西藏人經喜瑪拉雅人逃到印度投靠流亡政府。

今年共產黨入侵西藏四十九年,但西藏這一代並沒有「忘記」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選了在今年衝突共產黨。

西藏的語言、文化、宗教傳統,根本與中國完全不同,如果西藏人願意歸順中國髦下,那當然是他們的選擇自由,但是西藏人一直爭取獨立,中共實在不應強人所難:人家要離婚,你就說她沒有經濟能力,要「照顧」她一生一世,其實只想強姦人。沒有經濟能力可以拿綜援......This is really none of your god damn business!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人口老化,醫療開支一定增加? -- 隊冧強醫金系列(4)

好了,或許讀者會認為,即使人口不是「長遠」老化,總有幾十年是長者人口不斷增長,於是醫療開支還是會增長,所以......

不過,長者增加,是不是就代表公共醫療服務因為長者而大幅飆升?是不是長者人口增加一倍,入住公立醫院的長者數目就會增加一倍,所以公共醫療服務也會增加一倍,甚至更多呢?

這樣的推測,聽起來很合理,可是,一看實況,卻又不是如此!
年份
65歲以上住院長者數目
住院長者佔該年年中長者人口比率 (%)
1997年9月8726
1.30
1998年9月9666
1.40
1999年9月
10456
1.47
2000年9月9829
1.35
2001年9月9867
1.31
2002年9月10671
1.37
2003年9月9322
1.17
2004年9月9215
1.13
2005年9月8954
1.01

每年三月的數目

年份
65歲以上住院長者數目
住院長者佔前一年年底長者人口比率 (%)
1998年3月9913
1.46
1999年3月
10767
1.53
2000年3月11543
1.61
2001年3月10951
1.48
2002年3月11021
1.44
2003年3月9987
1.26
2004年3月9967
1.23
2005年3月10927
1.32
2006年3月
9914
1.17

每年九月與三月天氣不同,可能對住院的長者數目有影響,但大體來說,入院的長者數目,維持穩定,佔長者的總人數比例大致上是下跌的。

當然,這可能與公立醫院病床爆滿,而不能接收患病長者有關,但是若長者真需要入院,有時真的「帆布床」都要用上,筆者相信香港不致於因為無床而將有需要住院──尤其長者──踢走,因為如果政府真的因為病床不足而將長者踢走,而又若長者住院的比率維持不變,則政府最少欠二千張病床!若任何時間有二千名長者明明需要住院卻被踢走,為什麼沒有人「發現」和「爭取」?奇怪!

如果,長者住院的比率下跌,並非人為造成(這個要請醫管局的局內人),那麼,我們是否要質疑政府的假設:人口老化--> 醫療開支增加?

如果人口老化不會令醫療開支增加,那麼,我們還是否要供款呢?

人口一定會老化嗎? -- 隊冧強醫金系列(3)

政府指香港醫療開支急增的原因,就是人口老化。不過,筆者對這個政府最基礎的假設也有疑問。當然,人口老化在全世界都出現,但還是有很多疑問。

人口老化是一個永久的問題,還是一個「短暫」的問題?

為何筆者會提出「短暫」的想法?一如其他地方,香港人口老化的原因,主因有兩個:戰後嬰兒潮退休,這是全世界都感到頭痛的問題。戰後出生的一代,即四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將在未來二十年退休。這批人退休,會令社會福利和醫療開支不斷上升,引致公共財政危機。幸好香港沒有pay as you go式的退休金,否則財政問題可能更嚴重。當現時四十至四十四歲的人士廿五年後退休,將會是香港最「困難」的時候。這也牽涉到另一個香港獨特的原因:過去十年超低的出生率。

九七年以前,香港每年最少有六萬個嬰兒出生,但九七至零六年,因為經濟不景加上市民對政府沒有信心,嬰兒出生的數目曾一度跌至每年四萬七千,零七年便回升至六萬以上──雖然部份可能屬內地人的子女。

廿五年後即二零三三年,當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佔人口比例最高時,九七至零七年出生的孩子,剛好是廿五至三十五歲,是正當盛年,負責養起香港的一群,而這批人卻最少。這應是香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時期。

好了,再二十年後,即二零五三年,大部份嬰兒潮的長者也歸天,而九七至零七年出生的孩子,便是四十五至五十五歲,接近退休年齡。如果零七年後,香港的出生率回復「正常」,則人口又會變得「年輕」一點,有較多年輕人可以養活老年人。

以上的情況,是假設香港沒有做太多「額外」的工作,如吸引移民等,社會仍會由老化變會年青。所以,「人口老化」並非一個「長遠」的問題,而是一個短暫的問題。如果我們有能力應付大約二十年艱難的情況,我們最好不要使用一個長遠會破壞香港經濟靈活性的措施,如供強醫金這類「做左收唔番」的措施。

好了,若政府想做一個「有為」的政府,就不應是迫市民供強醫金,而是吸引更多有能力賺錢的人,移民到香港。美國立國二百年,仍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就是他們不停讓世界各地的人到該處讀書、工作......所謂的優才計劃是其一,另一個則是拿回單程證的控制權──雖然這個政府不會做。

假設人口必定老化,因為要市民供這供那,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而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當然從人口入手,是不是?人口老化是政府要攤大手板的無敵藉口,大家還記得,唐英年推銷銷售稅的時候,也是說人口老化的嗎?

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我們真的要供款嗎?--隊冧強醫金系列(2)

政府推出醫療融資,最重要的原因,是「醫療開支因為人口急增,而稅收不能應付」,所以要市民供款。於是,醫療開支是否真的會急增,便是關鍵。

說到「融資」,我們便要知道,要「融」多少。知道了要「融」的數額,才會知道用什麼方法去「融」,每個人會怎樣被「溶」......。但現在哈佛報告的推測,是連第一步:融資額也說不準,那麼,到底我們是否真的需要融資呢?

哈佛報告高估香港的人口增長、經濟及通脹的增長率,而低估了人口老化的速度。由於過去十年,香港大多數時間都是通縮,而香港人因為經濟不景而不願生育,整體的醫療開支因而遠低於哈佛的預測。

這個錯誤,也引起另一個問題:莫非香港沒有經濟的起落?哈佛報告假設由一九九七年至二零一六年內二十年,經濟增長每年超過一成,完全沒有假設經濟有起落。經濟模組(model)多有此類問題,就是經濟模組只會假設所有東西每年會依照一個固定的比率增長,而沒有了經濟的周期。政府零零年做的香港公共財政的推算,指香港有結構性赤字也是如此。

然而,醫療開支沒有大幅增長,是否真的只因為經濟不景?別的產品的需求,可能會因為經濟不景,而令需求會下降。不過,對於醫療而言,需求彈性較低,未必會因為經濟不景而下跌,反而可能因為部份使用私人市場的市民回流公營市場而大幅增加。尚有就是,公共醫療開支,醫管局和政府的員工開支,是最大筆的開支,而這批人士的薪酬未必有下跌(雖然有減薪,但是所有員工都有增薪點,所以實際的開支應該沒有減少),所以,因為經濟不景而令名義開支沒有增長的說法也難合情理。

既然如此,公共醫療開支過去十年,沒有如哈佛報告般大幅增加,經濟不景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而是這份報告原估計的,因為各種原因如人口老化、使用率增加等原因並沒有出現:這或許因為其他原因,包括部份市民返回內地就醫,但若這個結論(原來估計會增加醫療開支的假設)成立,那即是公共醫療開支不會大幅增加,那政府為什麼要醫療融資?

哈佛報告的預測失準,帶出一個極大的疑問:我們真的要醫療融資嗎?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哈佛報告嚴重高估醫療開支 -- 隊冧強醫金系列 (1)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無需要設立「強醫金」,政府絕對有能力應付醫療開支。筆者所指的強醫金,不是狹義的強制性醫療供款,而是泛指一切增加市民負擔來應付醫療開支的計劃,包括強制私人醫療供款。

明日政府將會公佈醫療改革的諮詢文件,政府的講法,是醫療開支因為人口老化而急增,所以,政府無法完全由稅收支持醫療開支,而需要尋找新的財政資源。

政府在明日的諮詢文件中會否討論這點尚未知,但我們即管看看九九年出版的哈佛報告(即《香港醫護改革:為何要改?為誰而改?》)的推算是否正確。

哈佛醫療報告,根據人口、通脹、市民使用率等五個因素,推算由一九九七年至二零一六年的「公共醫療開支額,哈佛的專家的準確度如何呢?

表一、公共醫療開支
年份
哈佛報告推算(億元)實際開支(財政年度)(億元)
1997323.91317.32
1998385.38358.74
1999445.63360.75
2000513.05371.02
2001589.84392.39
2002677.05386.13
2003776.04400.25
2004888.35371.79
20051015.75
20061159.94
20071323.32
20081508.31
20091717.85
20101954.99
資料來源:《香港醫護改革:為何要改?為誰而改?》Special Report No.6 - Financial Projection and Stimulation Model香港醫療衛生總開支帳目

如上表所見,哈佛報告原來預計香港到了零四年,醫療開支將會增至近九百億元,但實際上,公共醫療開支只不過是三百七十億元,只是原來推測的四成二。

這個失誤對醫療融資和醫療供款有何影響?套一句老套話,看下回分解好了。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維修電腦前要將電腦硬碟拆除?Oh - My God!

《專家教四招防修電腦泄密》(星島日報)(2008.03.04)

「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指,養成良好使用電腦習慣,是防止資料外泄的第一步,即設定 密碼開機和將資料備份在外置式硬盤上。而在維修電腦時,應將硬盤拆除。亦建議沒有取走硬盤而需要維修的電腦,應先將硬盤完全格式化後再交給維修商,因為完 全格式化的資料會被徹底刪除,不能通過任何軟件被「惡意復原」。假如市民電腦內的硬盤損壞,譚則建議市民直接將硬盤破壞,徹底銷毀內裏資料免被盜用。」

藍天蔚真不知應如何開始評論。是的,愛迪生‧陳是因為拿電腦維修,所以漏了那些相出街,但是也不需要一個不用電腦的物體,來教人用這招害死人的「招數」「防修電腦泄密」。老實說,報導的標題應改為「專家教四蕉防修電腦泄密」,因為學了這蕉,真會跣死人的。

這位上市公司主席譚先生,上屆參選資訊科技界輸了,據說今屆會捲土重來,不知是否譚先生的電腦智商有點問題,還是因為始終是「廠佬」出身,好像根本不懂電腦,更不要說比電腦還複雜很多倍的互聯網'、電訊......。又或者,譚先生的腦海中,根本沒有「軟件」的概念,所以認為電腦只是一堆卡,壞也只會是「張卡壞咗」這些小事,而不知道,軟件也可以壞。

筆者用電腦十多年,真正遇到硬件壞的情況,其實只有一次:自已不小心倒瀉水,水從手提電腦的speaker流入底板,然後魂歸天國。但更常見的情況,是中毒、撞軟件等問題。

好了,如果我的電腦壞了,例如:無法開機、經常死機、中毒、無法上網......,那麼,我必然要拿去修理。但若我拿去修理的時候,拿走了硬碟,電腦公司還可以修理什麼?沒有了硬碟,電腦便沒有operating system,電腦公司怎能夠測試到硬件有沒有壞?莫非拿個電錶看看過不過電?莫非電腦公司會為你逐張卡、底板、RAM、處理器拿出來然後放進其他電腦,試試它們是否運作?譚先生可不可以解一解我這個疑團?

好了,如果我的電腦,真是軟件壞了,我拿走了硬碟,電腦公司不可能拿著一堆底板、Display card、RAM、處理器,而能夠知道我的MS Window出了什麼問題。如果譚生可以的話,我相信香港人應該提名他拿諾貝爾獎。譚先生是不是以為,Hard-disk是裝著電腦的Hardware?因為大家都有個hard字,明顯是一家親,所以電腦還有個soft-disk裝著software?

第三,硬碟不一定可以拆除的。以筆者的手提電腦為例,就無法「扭兩粒螺絲」就可以拆除,而且拆除以後未必有保養。請問我應該怎麼辦呢?

第四,很多人根本不懂得做「格式化」這個程序。那麼我們便不可以拿電腦給人修理,只能買一部新的好了?是嗎?還有更荒謬的,就是,將硬碟格式化了,電腦技術員根本毋須要修理,只需要將所有軟件再裝一次。那麼,我們根本不是「修理」電腦,差不多可以說是等於「買過部新電腦」一樣,因為所有舊的東西都消除了,部電腦和新的根本沒有分別。

第五,最笨蕉的,是如果我懂得格式化,我便會懂得安裝,根本不用拿給別人修理,因為現時的軟件已製作得很好,只要將光碟放進CD-ROM,一直按「確定」便可以完成!

譚主席想出了這蕉絕橋害人,一是太有幽默感,二是太白痴,三是其實他想告訴資訊科技界選民:「我不懂電腦,不要選我!」。就看他將眾多報導都放在自己的blog(搬了blog後的新連結)上,就知道他真的不知道他不懂電腦!

最絕的,還是報導的記者。這群記者們,一定都不喜歡譚偉豪,否則的話,這麼白痴的東西怎會刊登,當然是想將譚偉豪如何不懂電腦公諸於世。哈哈,真有趣。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明報的垃圾社評

真不明白為何明報社評要貶低香港抬高大陸,而且還是貶低香港比較民主的制度,而抬高大陸欽點的制度,莫非這就是「香港知識份子」的觀點?


政壇更新換代香港不可落後 (明報 2008.03.03)

新一屆人大政協兩會今天開幕,除了政府換屆之外,另一個焦點就是,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近七成是新人,充分反映內地政府推動年輕化的決心(這正是大陸得人驚的地方,想換走邊個就換走邊個,想放邊個落去就放邊個。但為什麼換走呢?如果只是年紀大,但很做得野、很有經驗,為什麼一定非換不可呢?由「領導」換走,會不會是因為這些人大政協「做得野」,令到很多大陸官員覺得麻煩,所以向上告狀,就用「年紀大」為理由換走呢......?換走了就好?)。在這方面香港相形落後,部分立法會資深議員在「退與不退」之間徘徊,接班問題談了10多年仍未見轉機(香港話晒都是民選出來的,選民喜歡看舊面孔也說不定。為什麼資深議員便要退?在美國,很多國會議員做了幾十年,只要選民覺得無問題,你只是張報紙,關你鬼事!總之是民選出來,就算是一隻猩猩也沒有什麼問題。而且,我不覺得十年前有人說要「換人」喎!十年前剛回歸,那是說的,是民主派「重返立法會」!主筆為了要「達到目的,根本不顧事實。)。我們希望香港主要政黨均能以實際行動,促進黨內更新換代(民主社會、自由市場,政黨不換人,如果市民覺得唔好,唔投佢地,佢地自己輸o者,關你鬼事咩?);我們更希望今年9 月可以有較多新人參加立法會選舉,若能有更多新人進入立法會就更好(新人一定好?明報張健波也做了好多年,為什麼不換一些年輕的人做總編輯?)

政壇年輕化香港大落後

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13 名「新丁」躋身人大之列,佔36 名港區人大名額約三分之一。當時政界已指港區人大「新人輩出」(那些所謂新人,又不是一些才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小伙子,只不過是一個提早退休的羅范椒芬,沒有六十,也有五十多,有什麼值得令人感動落淚?而且,香港立法會的「舊面孔」,如涂謹申,只不過四十五;即如李永達,由九一年見到今天,也只不過五十二!),陸續換班,但是港區人大政協代表在珠海接受迎新培訓時,政協委員、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在會上獲悉,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約七成(約2000 人)是新人,反之香港只有三分之一是新人。在人事更替方面,香港明顯落後於全國(我見曾蔭權都見到好厭,可否換了這個先?)

領導及幹部年輕化,是內地近年着意執行的重點政策,不論政府機關、人大政協等,都循年輕化的方向走。

老人政治,是中國過去常被詬病的問題之一,近年內地政府銳意求變,甚至定下嚴厲政策,正部級官員不能年過65,副部級不得年過60,因此官員年屆63 或58時已不獲再提名,人大政協亦有70 歲的年齡上限。這種「一刀切」的政策,雖然被部分人評為過分死板,但這卻充分反映內地政府的決心。

領導人年輕化是近年的國際潮流,香港政圈中人經常掛在口邊的例子,是貝理雅與克林頓分別在43 與46 歲當上首相與總統,最新例子是年僅46 就引起美國政壇旋風、正在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的奧巴馬,而早前訪港的英國外相文禮彬也是年僅43,引來不少香港政圈中人羨慕(人家全是民主國家,有人選年輕人,也有人選老人。如果香港有直選特首,說不定選了個35歲很出色的人做特首,但是為什麼香港不能?因為香港沒有選舉。為什麼香港沒有選舉?因為大陸不想香港有個奧巴馬。)

相對內地政府有意識的更新換代,今年9 月將舉行換屆選舉的香港立法會,仍舊面對「舊人不去、新人不來」的局面。據立法會的資料顯示,現屆議員近四成為60 歲或以上,平均年齡超過57 歲,三成議員在任已15年或以上,最年輕的議員陳智思也已43 歲,接班問題一直困擾各黨各派

第二梯隊上位問題嚴重的民主黨,其元老楊森雖然表明退居二線,但跟他同樣是1980 年代開始從政的另一元老李柱銘仍未有意思退位,另一位曾透露有意退位的李華明,最近亦表明繼續參選;至於民建聯與自由黨,同樣面對領導層老化及接班問題。

更嚴重的是,政黨不單在培養新血上成績欠奉,還壓住了第二梯隊的上位空間。去年立法會補選,民主黨和民建聯本來有第二梯隊人物表明參選,但兩黨均各自找來一位政壇「上一代」來一場惡鬥,年輕一代更沒有機會上位。

香港政圈無法接班,主因包括政壇元老不願退位、對年輕一代無信心、擔心退位過急令政治版圖被對手侵佔等,亦有部分人是因為若退下來就失去一份穩妥的職業,生活保障頓成疑問。

(明報真cheap。這幾段講幾個政黨的「第二梯隊」上不到位,但卻老老土土的,不肯分析為什麼會有這些事出現,因為一講,就觸及一個明報不想批評的對象。真cheap爆燈。

立法會議員怎樣選也是選回那幾個,是因為立法會的選舉是用比例代表制。大家看看區議會選舉,零三年,乘著七一的風,民主派橫掃,今年回復正常後,左派又取回了很多議席。正常的選舉應該這樣。可是,大陸為了禁止在單議席單票制下一黨獨大,如九一年雙議席雙票制港同盟與匯點在二十席中取得十八席,於是想出了比例代表制,即使最大的政黨,所得的票數根本與議席數目不成比例。而且比例代表制也保障了一些人,尤其現任議員當選的機會。於是,現任的那個,便死也不肯下來,又不會輸,當然變成十年如一日的面孔了。

好了,如果是單議席單票制,任何一個黨也不可能派出二十個人在二十個區同時打仗,於是,新人只要夠膽,肯做,必有新地盤,有機會向對方做得不好的舊人挑戰,這樣,見到新人的機會便會高些。

香港議會見到全是舊面孔,其底因就是比例代表制,明報不講不提,一是當讀者是傻的,二是不想令到上面的老闆不高興,所以明報真的cheap,還cheap得很難看。)


事實勝於雄辯公民黨破迷思近期傳出政黨對今年9 月選舉的部署,民主黨提出「n+1」策略,即除現任議員外,容許各選區的非議員黨員另組一張名單參選,爭取加入立法會;亦有消息指民建聯也正積極協調,勸退一些有其他職務在身的現任議員,扶植一至兩名新人加入立法會。如果屬實,這是健康發展。(廢話,唔夠字數)

過去政界人士多歸咎特區沒有全面普選,政黨無法執政,也沒有政黨輪替,無法建立「旋轉門」,投身政界變成「不歸路」,因此社會精英大都不願參政,有分量的新血欠奉。但公民黨的成立已打破了這迷思,成功吸引多位年輕精英加入,包括學者、大律師等高學歷人士(公民黨沒有什麼新思維,只是重覆港同盟的舊路,公民黨沒有人願意做地區工作,當光環消得後,會死得比民主黨還要難看。)。事實證明,只要政黨部署得宜,要吸引精英加入、要更新換代,並非不可能。

個別議員或黨內領導比較年長,並非大問題,美國共和黨即將選出年過70 的麥凱恩參選總統(自打咀巴,共和黨選出了麥凱恩,而如果大選最終由麥凱恩勝出,那麼前面說什麼年輕是世界風氣也就站不住腳了),2 月中病逝的美國民主黨資深眾議員蘭托斯(Tom Lantos),亦出任眾議員達28 年之久,80 歲高齡仍出任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在師濤案中怒斥雅虎總裁楊致遠是「道德侏儒」。但沒有人會指美國兩大黨有「接班問題」,問題的根本是政黨內部制度是否鼓勵新人接班,是否永遠由老人掌政(問題不是政黨內部的接班問題,是那些年輕人或老人,是不是由選民選出來,明報,你明白嗎?)

但願今年9 月的立法會選舉,會有更多新人參選和當選,令立法會不致來來去去都是舊面孔。領導幹部年輕化在內地已成功開展,香港政黨必須努力創造條件,培育政圈下一代,不能被國家更新換代的決心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