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金融海嘯與市場經濟

金融海嘯弄得各國政府人仰馬翻,幾本英美雜誌紛紛探討是否資本主義出了問題,也有人指出這是「市場主義」惹的禍。左仔更一併跳出來評這評那,包括建議政府要多加干預等。

藍天蔚喜歡反其道而行。

藍天蔚認為,今次金融海嘯,正是證明市場──尤其是美國、歐洲等自由市場運作得異常良好,而若非政治原因,不日以後,市場自然調節便可以。

過去,凱恩斯學派喜歡說一句"In the long run we're all dead." 諷刺古典學派等傾向市場經濟的學者指長遠而言,市場會自行調節的講法。過去市場要調節,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所以in the long run市場會調節,的確是個難題。

但從今次金融海嘯,我們可以看到市場迅速調節:英美樓價過去幾年不斷攀升,《經濟學人》過去幾年已不斷指出英美的物業價格很高。其實市場的泡沫已形成,泡沫爆破在所難免,只差在何時發生,一如當股市升至三萬蚊還不放的人,有如一個傻瓜。好了,英美的樓價終於下跌,就如香港九七後樓市泡沫爆破一樣。不過,不同的是美國有一種東西叫做「證券化」(香港也有),就是銀行將按揭產品拆掉包裝成結構產品賣出。好了,市場有人賣就有人買,有一班人買了就成了公司的資產。有了資產,公司又可以再去「搏殺」。當樓價下跌,這些次按資產便跌價,公司的總資產跟著下跌,變成資不抵債了。

好了,在運作良好的市場,債主不開善堂,他們當然會上門收數,沒錢找數,便到法院申請清盤,以求取回部份債項。這些故事其實不停發生,雷曼兄弟便是這一種──雖然我沒有深究具體來說雷曼兄弟是否因持有過多次按而出事。

本來,經濟下滑時,公司倒閉是正常現象,正是市場機制運作得良好的結果──將輸家轟出市場,任何政府根本毋須理會,讓他們自生自滅,到了一個地步當營運得差的公司一間一間離開市場,而當市場價錢調節至低點,自然有人能趁低吸納,經濟便慢慢回升。這種種都是市場運作得良好的狀況。所以,整個次按風暴加金融海嘯,都是市場運作良好──而且比以往任何時間也要好──的結果。

好了,那麼為何連一向主張市場經濟的共和黨也要將AIG國有化、要救市?那是因為整個調節過程涉及人和人命,而且涉及的人的數目,還是不可估計。所有將銀行國有化的國家,其決定均是基於政治而非經濟,這不單純因為什麼「選票」而是人的價值在這時候,遠遠比這些什麼干不干預市場來得重要,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不會白痴至認為不干預市場是正確的做法。這種就真的叫「積極不干預政策」。

如果這些公司倒閉不會影響人的生計,各國政府大概可任何公司倒閉。可是這堆大銀行倒閉,不但會令其職員失業,還有連鎖反應令很多其他公司受牽連,再引致其他員工和投資者受損,若政府不理會的話,我可預見,任何國家都會發生很多大家不願見的事。香港過去幾年,自殺率便不斷上升;很多家庭突然出現經濟困難,孩子的教育受影響,我們可能糟蹋成千上萬有潛質的人才,而這些損失是難以補救的。更甚者,是很多人可能受不住打擊,出現精神病等,繼而令其他人受損,如在美國,動輒拿起手槍殺人並不難。再要數下去,我相信難以數得完。

如果要倒閉的是一家工廠,受影響的是一千幾百人,政府當然毋須國有化工廠,只需確保工人受公平對待。但當倒閉的,是如AIG般的機構,政府難以置之不理。

所以,金融海嘯,如果從純經濟角度來看可以不處理,但若引入人的因素,那便變成從人道立場出發的政治決定,也因此,不能說各國政府願意國有化銀行,就等同認同市場機制失效,那是 too simple and naive。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以為任何學科(包括經濟)的最終目的都應該是以人為本的, 「單純從XX的角度出法」真的可以立論嗎?

藍天蔚 提到...

asura,

當然可以。這是分析和決策的重要過程,一如你知道吸煙對身體不好,這是理性分析,但你要「以人為本」,都是想吸一口去「提神」,那是你的選擇。

決定是否干預市場前,了解純從經濟角度看問題有什麼結果,絕對需要。

藍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