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陶傑的廣告

陶傑受歡迎是事實,所以越來越多人找他做「代言人」,但.....他實在需要找一個經理人幫忙「過濾」一下接什麼廣告。他幫李安宣傳「色戒」不要緊,但是,他的「樓上燕窩」、「馬世良......(唔記得是什麼)」的廣告,真的難頂死了,還要穿Black Tie賣些如此cheap的廣告,唉,真令陶傑的fans「聽者傷心,聞者流淚」。

老實說,陶傑並不且出鏡,因為他畢竟不是靠樣搵食,所以藍天蔚儘管看他寫文看了十幾年,除了寫娛樂那些,其餘大抵都讀過,仍然沒有興趣看他做班馬在線。細說名城例外,我找不到有CD賣,只找到網上有盜版......(一日有大陸,一日做創作都攪唔掂,最有guts的還是李安,膽敢要戲院check隨身行李,不知在大陸上映時是否如此,是的話,有沒有被大陸的憤青罵個狗血淋頭,說是傷害人民感情?沒有的話,是否歧視香港人?)

這令我想起另一件事。去年在英國旅行,有一件事令我感到很奇怪的,是很多工作人員,都是中年男性。當然,香港也有。但是,試想想,在香港地鐵、海洋公園......做售票、客戶服務部門的,多是年輕的小伙子,或者妙齡少女,但在倫敦,我見得最多的,都是中年男性,還是很高大的那種。

中年男性有家室,他們要求的工資必定比年輕人高,為什麼機構不用年輕人做這些「手板眼見」的工作呢?是因為工會勢力強大,難以炒人,還是因為英國人口老化,年輕人口不足,只有請中年人呢?

我想起這件事,因為突然記起,英國和美國,很多有經驗的電視主持人都已過中年甚或是非常年長:American's got talent 的主持,看上去至少五十五,甚至六十,但照樣OK,但香港,當TVB的男主播掉幾根頭髮,便被調離前線改為做幕後(還是升了職?),主播永遠後生!這又是一個怎麼樣的經濟問題?

歡迎高人指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