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寫文章

剛看到一位「小朋友」(對於我來說)的Blog,訴說收到教授批評他的term paper後的感受。為什麼我會看到?因為這位朋友在Blog內連結到我的Blog,還refer了一位瀏覽者到這個Blog......。

言歸正傳,講中文。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自己的文章、論文寫得不好,尤其已花了很多時間寫論文的同學,更往往非常憤怒,認為其他人不懂.......,總之不公平。但是,年輕人寫東西,很多時很自我,是寫給自己看,不是寫給別人看,別人看不明、或者看得很煩、看很多次才看得明、或前文不對後理,便不覺得好,就是這麼簡單。

寫東西是主觀的。作者通常有很多想法,而且想法是跳躍的,除非你是再世文豪,否則,如果寫完以後沒有細心校對,對自己的「大作」雞蛋裡挑骨頭,通常都不會是好文章,但寫文章的人,通常不喜歡校對。藍天蔚寫一些「垃圾文」時,通常至少看兩次,比較正式的文章,改三、四轉是正常,寫非常重要的文章,可是翻來覆去改一整天,這樣,才能真正確保整篇文是講自己要講的東西。至於寫Blog,看一次,看到有錯字便改,看不到便算,所以你們一定常常找到我寫錯的地方。:P

什麼叫「想法跳躍」?我以前遇到的例子。

「在XXXX(忘記了)方面,新加坡全球排行第一,亞洲排行第二」。

Come on! 哪個在亞洲的國家不包括在全球?莫非他「分裂祖國」,當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非也,原來,全球排行第一的,是其中一件事,亞洲排行第二的,是另一件事,作者,是「藝術家」,以為別人都知道自己腦裡想什麼。

第二,寫文和校對的時候,一定要時刻留意讀文章的,是什麼人,然後寫的東西要遷就他的背景、知識等。寫給沒有什麼學歷的人看的東西,一定要用最淺白的文字,短的句子。寫給受過教育水平的人看的東西,也不能當他「事事皆精」,只能當他有理解能力,但一些事的背景,一定要清楚。校對的時候,當自己是個對那篇文章的背景毫不知情的人看,試試是否看得明白,這樣,很有幫助。

舉個例子,例如筆者要寫學券,我不能假設所有讀者都知道政府推出的幼稚園學券的詳情,而只是批評,一定要很濃縮地介紹一下。即使說李柱銘事件,新聞日日講,也不能如此,一定要有一點背景。

你或許會說,那麼,文章便很長了?well,寫中文(英文都一樣)寫得好的人,是可以用很短的篇幅寫很多東西的,你們可以細心看看陶傑在蘋果日報的「陶傑短評」。而且,現在很多人寫的中文,其實寫得很差,廢話太多,只要寫些正常的中文,便可以寫得好。我說的「廢話很多」是什麼?幾天前,在西鐵看有線新聞報導,說

「社工xxx(機構名稱)考慮是否需要採取罷工行動,抗議.....」

「採取」是動詞
「罷工」也是動詞,包含「停止/暫停」和「工作」一個形容詞和一個動詞的意思
「行動」是一個名詞

藍天蔚的寫法:

「社工xxx考慮罷工,抗議.....」

其他的全是廢話,不寫也罷。尤其「考慮」已包含了「可能會/需要,可能不會/不需要」,不明白為何這麼多廢話。

這些句式,廣見各大報章,包括自稱是「公信力第一」的明報社論。

第三,是邏輯不通或上文不接下理。如果有這問題的話,作者是未想清楚要寫什麼,尤其評論文章。還有就是觀點太主觀,欠有力數據/論據支持,只講筆者感覺的文章/論文,也難有說服力,當然也不會有高分。

這部份又與中文的特性有關。筆者試過譯書(英譯中),感受很深。英文的邏輯性很強,而且寫得好的文章,通常很細緻,譯為中文時,往往要反覆推敲、左改右改,才能譯到似中文(不是「考慮是否採取罷工行動」這種),又沒有遺漏原文意思的境界,有時甚至要放棄一些細節才可以。

相反,由中譯英,則往往發現中文的細緻程度不夠,一邊譯,一邊要在中文原稿上加東西,才令兩邊意思接近。所以,讀點英文,對中文寫作有幫助。

第四,不要用大陸常用的字詞。大陸的用語,滲進了很多共產的政治意識,還有新文化運動的惡性歐化,令大陸的中文,廢話量相信多至八成,多學無益。至於台灣,鄉土氣息比較重,用詞不太適合香港環境。

在香港,我覺得好的作者,陶傑一定在,但是他玩世不恭,一般人沒有他談天說地的本能、沒有他的見識、他的中文根基、他的孤憤,不可能寫到他的水平。人人說董橋好,藍天蔚很少看,也沒有觸動到我,可能八字不合吧。喜歡經濟的人,看林行止的,也好,但他的文筆,不算特別好,只是文章好看。我覺得有幾位長者的文筆很優美,他們是嶺大的榮休教授劉紹銘、中大的工程學院的陳之藩教授的文筆也很好──即使在幾十年前,他們寫的文,沒有以上的問題,筆者看得很開心,他們的書,在普通書店必定有。

還有一位,不得不說,就是倪匡。他寫的衛斯理,我看了百多本,看完會考中文就拿了A,中文老師都有點意外。不過,倪匡寫的時候,必然很趕,文字還是有點「沙石」,要改還是可以的,但是藍天蔚從那裡學了好多成語,還有很多「抵死」的情景。畢竟,寫文要好,一定要看很多書。

另一位,不能說「文筆好」,甚至有很多「仆街」、「八婆仔」之類的詞語,一點也不文雅。但抒情記事的文章,也沒有惡式歐化的句子,很「乾淨」,還有很多「少見」的詞語:因為香港人寫文的詞彙很貧乏。我雖然不太肯定,但感覺他的文筆並不屬於這個時代,而是來自六七十年代。說了半天,我說的,是肥佬黎,想不到吧!

其他的專欄作者.........well,再找吧。

本來,我想將我的意見寫在他的blog,但是,他那個Blog是MS的壟斷產品.......我不想又註冊一個新的帳戶,好煩!

7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陶傑文章最好睇就係最後一段,最挖苦,最串咀,最諷刺,亦都係最難學。加上文章內容旁徵博引,一筆見血,睇完一本散文集好似還遊左世界一週,腦部好似脹大左幾倍。

ps.其實佢既知識邊到黎...點解佢有咁多時間睇書...

匿名 提到...

pps.讀緊大學都叫「小朋友」@@
咁我肯定係小小小小朋友

藍天蔚 提到...

jas,

只要個人夠八卦,乜都睇,唔怕打爛沙盤問到督就會樣樣都知D。睇書係其中一個途徑。

陶傑自細的中文應該都好,咩書都睇,衛斯理、金庸,又有點國學根底,唐宋的詩詞都會,還有懂得畫畫,他畫的素描得過獎、仲有佢睇好多戲,自細就鍾意睇戲。

到了英國,讀莎士比亞,大學讀英國文學,當然還要讀歷史、懂點哲學、又會講法文和德文、曾在BBC工作八年、又在英國的海外發展處做過導師,和在LSE讀過國際關係。任何一個人,認真地完成以上任務,無論中英文都會寫得好。

小小小小朋友,但是有時候,陶傑講的東西,是「唔識就比佢嚇死,識就比佢笑死」,不可以盡信的。

讀緊大學的,當然叫「小朋友」,你讀完大學出來工作幾年,便會明白為什麼我這樣說。

如果你是小小小小朋友的話,想寫文寫得好,多點讀些好書吧。

是「環」遊世界

匿名 提到...

寫得真好。
雖然我不是該小朋友,也要說聲謝謝教訓!
我也要多閱讀,學習少寫廢話。

藍天蔚 提到...

Siu sir,

唔好玩啦!你英文咁勁,這些淺顯的道理,你一早已懂了。

藍天蔚

匿名 提到...

個人覺得倪匡文字沙石不少 (雖然我曾是衞斯理迷). 三國演義倒是不錯的啟蒙作品, 淺白有趣. 金庸是我恩師,中二看完三十六部, 中文考試年年第一. 陶傑文筆很美, 但不容易學,搞不好反變成煽情.

藍天蔚 提到...

匿名:

我都是衛斯理迷,他的文筆不算得最好,但行文鬼馬,例如衛斯理問降頭大師猜王有沒有降頭術可以看到在苗疆失踪的溫寶裕時,猜王答說:看遠方的東西,我們通常用電視機。每每讀到這些鬼馬的情節,我都忍唔住笑出來,經常被老媽子話發神經。

他的文筆是不是最好,已不重要了!

但近年看了幾本木蘭花,都覺得只是一般,連「追下去」也提不起勁。

至於陶傑,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學不到的!

藍天蔚